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文物月刊384期(2015.03)

  • 故宫文物月刊384期(三月份)目次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67 KB 下載次數:271
    格式:PDF 檔案大小:267 KB 下載次數:271
  • 文物脈絡

    清盛世內廷牙匠與廣東牙雕工藝─以陳祖章和黃振效為例

    嵇若昕

    有清一代兩百餘年,曾在內務府造辦處服務的廣東牙匠甚多,檔案中留下名姓者至少也有十五人,(註一)分別是陳祖章、陳觀泉、蕭漢振、李裔唐、黃振效、楊維占、司徒勝、黃兆、李爵祿、楊有慶、楊秀、莫成紀、陳琛、楊志與黃慶。其中,陳祖章與陳觀泉是父子兩代相繼服務於內廷,楊有慶、楊秀與楊志或為三代相繼行走於內廷。就已發表的檔案分析,這十五位服務於內廷的廣東牙匠,陳祖章是最早進入造辦處服務者,最後的每月錢糧銀也最高。至於黃振效,則是傳世清內廷匠役所成做活計留有名款的雕刻文物中,數量最多者。因此,本文擬依據檔案略述二人在造辦處服務的梗概,並略談他們與十八世紀以來廣州牙雕工藝的關係。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938 KB 下載次數:465
    格式:PDF 檔案大小:938 KB 下載次數:465
  • 文物脈絡

    乾隆皇帝的汝窯鑑賞觀及識別歷程

    余佩瑾

    南宋人視野下獨佔鰲頭的北宋汝窯,由於傳世稀少,備受歷來鑑賞家青睞。時至今日,其獨特的釉色與燒造工藝仍然超越群倫,堪稱永恆的經典。回溯汝窯研究史,一九三○年代,大衛德爵士因承辦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而有機緣論汝窯,文中除了考證文獻記載中的汝窯釉色和燒造背景之外,也引用乾隆皇帝的御製詩來印證所說。當時空進入二十一世紀,謝明良教授綜述北宋官窯的研究,同樣回顧了一部分乾隆皇帝的鑑賞觀。兩位前輩穿越時空對談,雖然高度無法企及,但確實從中獲得許多啟發。有鑑於此,本文嘗試從乾隆皇帝收藏過的汝窯探討他的鑑賞觀,並淺析一段鮮為人知的識別歷程,以作為觀摩學習的紀錄。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40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40
  • 展場巡禮

    書裝得體─由院藏《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之裝幀談起

    劉美玲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係一部因《四庫全書》纂集而成的工具書,於研究中國古代典籍極具指引參考作用,甚且之後的藏書家都以其為收藏和查閱書籍的重要指南。本院典藏之《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裝幀形制含括有卷軸裝、冊頁裝、包背裝與線裝,其間蘊涵著皇室工藝審美意識,充滿「皇權至上」的設計風格和至尊品質,形成了中國古籍特有的裝潢藝術風格。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96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96
  • 學與思

    《清代琉球史料彙編》編輯中所發現的若干問題

    陳龍貴、趙沂芬

    本院與琉球方面合作出版《清代琉球史料彙編》,即將於今春出版。編輯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若干問題,譬如資料庫的後設資料存在一些錯誤,部分條目的事由需要修訂;此外,摺件附片或清單通常沒有具奏人,也無具奏日期,如果附片、清單與本件脫離,往往就不容易復原其歸屬,因此發現了一些附片與清單錯置的現象。本文即陳述所發現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經過。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882 KB 下載次數:291
    格式:PDF 檔案大小:882 KB 下載次數:291
  • 每月一寶

    亂離心事─項聖謨寫生冊

    劉宇珍

    明清之際的變亂,是明朝遺民心中難以抹滅的記憶。他們怎麼度過改朝易代的時光?又如何以筆墨宣洩其內心感受?既有的繪畫圖式是否足以狀其心聲?項聖謨〈寫生冊〉,正是探索這些問題的起點…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403
    格式:PDF 檔案大小:3 MB 下載次數:403
  • 數位典藏

    故宮文物的黃金數位十年

    謝俊科、楊婉瑜、蘇育曄

    國立故宮博物院發展文物數位化十餘年,創造出古文物千變萬化的數位樣貌。本文為讀者介紹堪稱故宮文物的黃金數位十年,如何於全球資訊網、多媒體光碟、影片、互動裝置等多種數位載體上,交集蛻變出精采紛呈的古物新貌,作為展望數位故宮下一階段的基石。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03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03
  • 特展介紹

    璧與有領璧─乾隆皇帝的篤信與困惑

    鄧淑蘋

    近來筆者應邀赴加拿大溫哥華舉辦的「世界玉石座談會」作一場主題演講。接受邀請的動機之一是希望瞭解盛產碧玉的加拿大本土玉雕的現階段成果;(圖一)動機之二是希望將中國玉器文化的精髓介紹給國際友人。玉璧則是演講的主要內容。返台後本院正舉辦來自大英博物館「另眼看世界」,第八十八號展品是一件刻有乾隆御製詩的「有領璧」。展覽說明不合當今學術認知。筆者深有感觸。故擬以玉璧為故事線,以在溫哥華的演講內容為主,分四篇探索在西元四世紀初「五胡亂華」導致大量異域知識傳入中土前,華夏先民從觀察天象建構的宇宙認知。並在第一篇中談談「有領璧」的可能內涵。有趣的反差現象是,乾隆皇帝篤信「璧」是「天道」的象徵。卻困惑於「有領璧」究竟是哪個時代的「椀托子」?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879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879
  • 特展介紹

    由大洪水紀錄泥板談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及其皇室圖書館

    宋兆霖

    「另眼看世界—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第三單元以「最早的城市」為主題,講述西元前三千至七百年間全球各肥沃河谷地區城、邦興起後人類文明的種種面向。其中,最重要的發展當屬兩河流域象形文字書寫系統的出現。當地先民以削尖的蘆葦桿於泥板上刻劃各種圖樣,表現思維意念,導源於事務溝通與紀錄保存需求。繼之,蘇美人於西元前三二○○年左右將象形文字簡化、抽象化,創造楔形之語音符號文字。楔形文字經廣泛使用後,前此口耳相傳的故事、傳說、歌謠等終得被刻寫留存,早期文學作品於焉誕生。本單元所見之大洪水紀錄泥板即以通行於巴比倫與亞述之阿卡德語楔形文字寫成,刻於西元前七百至六百年間,乃世界文學史最古老長篇敘事詩〈吉爾伽美什史詩〉篇章之一。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33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33
  • 特展介紹

    八十年舊友重逢─說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裡的邢侯簋

    游國慶

    一件鑄有六十九字銘文的西周早期銅簋,在十九世紀經盜掘出土,輾轉被英籍希臘裔收藏家購得,隨即飄洋域外。一九三五年「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時,〈邢侯簋〉與前往布展的莊嚴先生打了照面,莊嚴為這精美銅簋的銘文搨下細緻墨拓,帶回中國。時光荏苒,忽忽八十年,〈邢侯簋〉隨本次「大英展」,翩然回到國人眼前,而前一檔「雙溪雅集展」時,莊嚴的許多書跡即在此展陳,其精神氣象也恍若猶在此間。在展櫃前細諦〈邢侯簋〉,那年輕的莊老夫子,探頭簋內、手持拓包、輕搨銘文的景致,便不自主地飄來眼簾。「八十年流金歲月、一萬里間關歸來」,這器物的遇合與人世滄桑,令人有股莫名的感動…。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303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303
最後更新日期:2020-10-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