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文物月刊464期(2021.11)

  • 展場巡禮

    疫情下的亞洲藝術展—印尼蠟染特展策展經緯

    楊芳綺

    亞洲藝術月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每年10月的重頭戲,從2017年起推出印度月,每年以一個亞洲主題國家舉辦文化體驗,並搭配相關文物展覽,現已舉辦新加坡、泰國、蒙古等主題活動。考量本院自2004年起陸續徵集亞洲織品,其中印尼織品典藏質量俱佳,本年度(2021) 搭配亞洲藝術節—印尼月,推出印尼蠟染特展,希冀透過印尼蠟染技法與紋飾發展的介紹, 使民眾瞭解印尼多元的歷史與文化。為豐富展覽內容,特別商借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臺北偶戲館所藏之西洋善本古籍、地圖、皮影戲等文物,輔助說明印尼服飾與風俗,增添展覽的深度與廣度。本文旨在介紹展覽籌備過程,透過本文介紹 讀者國內公私立博物館印尼收藏與本院蠟染典藏,講述展覽的形成過程。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260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260
  • 展場巡禮

    白首如新—故宮繪畫三希如故

    許郭璜

    以北宋繪畫來講,范寬(約950-1032 後)〈谿山行旅〉、郭熙(約1023-1087 後)〈早春圖〉 與李唐(約1049-1130 後)〈萬壑松風〉,這三件鎮院之寶,不論在份量和時代意義上,以及歷來藝術史學者所投入的關注,都以此三幅山水畫作為標竿,其重要性擬之「書法三希」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264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264
  • 展場巡禮

    淺議院藏〈掐絲琺瑯鳳耳壺尊〉的組合製作時間

    胡櫨文

    掐絲琺瑯器是一種在金屬胎上,使用金屬絲線框出裝飾紋樣輪廓,再反覆填燒琺瑯,最終打磨表面而成的工藝品。在中國,據信元代開始生產掐絲琺瑯器,一直到清代不輟。這漫長的幾個世紀之中,不同時期燒造的掐絲琺瑯器,琺瑯釉色、掐絲形貌各有不同。有趣的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約五件掐絲琺瑯器,各部位風格相異,何以致此?這些作品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製作的?本文將帶領觀眾,一窺其堂奧。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21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21
  • 展場巡禮

    探析臺灣巡撫劉銘傳的〈擬修鐵路創辦商務摺〉

    蔡承豪

    鐵路是近代化建設的重要項目,其增加了運輸效率,縮短了往來時間,可謂重組了空間與時間感。臺灣至十九世紀晚期,也捲入鐵路建設浪潮,而其起源,可溯至光緒十三年(1887)臺灣巡撫劉銘傳(1836-1896)所上陳的一件奏摺。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251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251
  • 文物脈絡

    蘊采含章—清代套色玻璃器及其域外廻響

    張湘雯

    套色玻璃又稱套玻璃或套料玻璃,是一種在成形的單色玻璃胎體上套疊、堆貼不同色彩的玻璃漿料,或以吹製、模製複色胎體,結合碾磨、琢刻加工技法,創造出色澤層次與凸雕紋飾的玻璃工藝。在清代玻璃製作中,具有鮮明特色,不但應用於多類型清代宮廷器用,也曾跨越遠洋, 在近代歐洲玻璃藝術發展中引發迴響,開啟多元融會的新風貌。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50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50
  • 文物脈絡

    宋代仿古陶瓷器的原型與功能—以瓷簋作為主要觀察對象

    雷皓天

    宋代仿古器的興起,反映了宋人對於「古典」與「再現三代」的渴望,這其中,執政者企圖藉由製作復古三代器樣的禮儀用器,來表現天子與諸侯間對理想政治的嚮往;文人雅士們則是藉由對古器物與仿古器的追求,來展現特有的生活品味與士大夫階級獨有的身分符號。在此脈絡之下,歷來學界較集中關注青銅器類在古器物收藏與仿古器製作上的接受狀況,對於仿青銅器樣式的陶瓷器研究,至今多僅依附於青銅器的研究觀點下被簡單地提及。而有關仿古陶瓷器在樣式的選擇以及使用脈絡的考察,受限於陶瓷研究與青銅器研究在學科領域上的分野,目前相關的討論仍較少展開細節上的比對。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978 KB 下載次數:443
    格式:PDF 檔案大小:978 KB 下載次數:443
  • 博物思惟

    韓國繪畫史研究資源簡介—以收藏與網路資源為中心

    李定恩(Lee, Jung Eun)

    我們針對某一些國家或某一個領域,進行藝術史研究的時候,首先要了解的是有什麼樣的藝術 品,以及相關研究資源有哪一些。現代社會中藝術品收藏的主要單位是博物館與美術館,以韓國傳統繪畫的收藏為例,主要為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澗松美術館以及三星美術館LEEUM。 至於韓國繪畫史的研究資源,如今和其他研究領域一樣,作品與文獻等許多研究資料已經數位 化,提供給相關研究人員方便查閱利用。本篇文章中會簡單介紹,韓國繪畫史研究相關的三大 藝術品收藏,以及繪畫史研究相關的主要網路資源。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532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532
  • 博物思惟

    故宮南院小編談數位時代下的博物館社群脈動

    羅楷盛

    2021 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以下簡稱ICOM)以「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e Future of Museum: Recover and Reimagine)」作為年度博物館日主題。 其中「Reimagine」解釋為概念的重新思考與建構,在未來的博物館中可以帶給人們哪些想像?從ICOM 釋出的官方視覺不難看出些許端倪,「數位與科技」將是博物館發展的一大 關鍵。當代,自媒體逐漸成為主流媒體,博物館為了將自身價值及展覽、教育、研究、典藏資訊有效傳遞給觀眾,許多館所逐年提高經營網路社群的業務比重,除了用於推廣訊息,更作為 建立品牌形象的途徑,掌握話語權之外,也隨著時代脈動引發更多與觀眾之間的化學變化。本文茲就「博物館網路資訊平臺」、「博物館小編的挑戰」、「迷因於博物館行銷」、「博物館 與電玩」幾個方面,討論數位時代中博物館教育與行銷推廣的可能。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945 KB 下載次數:261
    格式:PDF 檔案大小:945 KB 下載次數:261
  • 博物思惟

    淺談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類藏品的編目工作

    張志光

    編目(cataloging)是博物館藏品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藏品資料的主要來源,早期以紙本卡片形式存在,今日則以數位形式儲存於資料庫。編目工作離不開研究的基礎,但不同的資料承載形式,提供不同的應用面向。紙本的應用受到實體數量的限制,數位資料的應用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成為現今編目形式的主流。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76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376
  • 博物思惟

    打造知識探索與沉浸互動的導覽體驗—故宮南院導覽大廳引介

    鄭莉蓉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以下簡稱南院)在2020 年底迎來開館五週年慶。為提供來訪觀眾更具探索性、活潑互動的導覽體驗,導覽大廳採知識導向及情感學習動機導向雙重方式,全新策劃「亞洲藝術互動年表」及「沉浸式互動劇場」等單元。年表提供觀眾綜觀亞洲各文明之視野及探索方式,劇場則鎖定親子、學生及不熟悉藝術文化的觀眾,以文化的共通性「生命」為題,將十件精選文物的故事、文化意涵及不同區域風格美學以動畫轉譯方式呈現,搭配教育性互動設計,期能帶給參與者一些驚喜與感動,進而引發探索文物故事的興趣。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278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278
  • 文物快閃

    以變葉木自喻的溥心畬

    邱士華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14 KB 下載次數:335
    格式:PDF 檔案大小:214 KB 下載次數:335
最後更新日期:2022-12-0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