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文物月刊470期(2022.5)

  • 博物思惟

    認識自我、拓展視野、形塑未來—博物館改變個人與世界的潛能

    林慧嫻

    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簡稱ICOM)將「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定為2022 年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的主題,期勉博物館跨出傳統功能,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博物館界遭逢巨大改變,部分博物館面臨財務危機,必須裁員、調整組織,並繼續面對經營發展的困境;部分博物館在疫情期間轉型,積極投入社會救濟,致力社區重建;部分博物館呼應「黑人的命,不容踐踏」(Black Lives Matter)等社會運動,鼓吹族裔平等,為人權運動而努力;甚至在近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事件中,博物館也採取行動,為國際正義發聲。博物館界已經證明,即使遭逢世紀大疫情新冠肺炎之考驗或戰爭的威脅,博物館仍然努力蛻變重生,致力發揮改變個人與世界的力量。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898 KB 下載次數:150
    格式:PDF 檔案大小:898 KB 下載次數:150
  • 博物思惟

    博物館韌實力—與環境共好的集體合作

    鄭邦彥

    每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博物館;不同時代的博物館,有其各自內蘊潛力。今年(2022)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以下簡稱2022 IMD)以「博物館的力量」為題,探究博物館如何為所服務的社群,帶來正向改變的能量,共有三項關鍵能力。1 本文依其中的第二項「落實永續力」(The power of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首先闡述博物館如何由僅視藏品為唯一的傳統,朝向多元與平等的新思維,並引介美國博物館聯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以下簡稱AAM)2022 年「以韌性同行」的年會主題。接著,透過日本311 大地震東京迪士尼渡假區(Tokyo Disney Resort)應變之道,以及釜山現代藝術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Busan, MOCA Busan)「零碳排」策展案例,討論面對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的挑戰,博物館又是如何翻轉傳統,共創「與環境共存,以韌性同行」的韌實力(resilient power)。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29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29
  • 博物思惟

    博物館作為行動者—對戰爭、創傷、英雄的詮釋與提問

    鄭莉蓉

    2022 年,國際博物館日以「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為主題,期許各博物館付諸行動,站在社會發展的前端,致力使世界變得更好。

    自由、民主、人權及社會正義,這些在二十一世紀民主社會對大多數人來說如同呼吸一般自然的存在,就在今(2022)年2 月24 日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開始,許多潛藏的理所當然課題又重新回到世人眼前。我們不禁要問,數千年來大小戰爭不斷,尤其在兩次世界大戰、納粹大屠殺等暴行及其所造成的無可彌補巨大創傷之後,戰爭為何還不止息?和平,在二十一世紀難道還未成為一種普世價值,仍然是烏托邦的想望?本文從列維納斯「他者的倫理學」作為切入點,以位於臺北的「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為例,淺談戰爭與創傷議題,並指出博物館作為行動者,透過對歷史的耙梳、還原與呈現,以詮釋或提問為人權、正義、自由及和平等價值奮戰,最後以「故宮南院2021 夏日親子藝術月」實境解謎遊戲中,對當期「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所牽引出的一段「成王敗寇」之歷史回應作結。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50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50
  • 博物思惟

    I will carry you—談博物館對學校正規教育的教學影響力

    鄧欣潔

    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以下簡稱ICOM)自1977 年開始,將5 月18 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根據世界情勢及社會潮流,每年提出不同主題。2022 年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主張博物館不但能夠讓大眾瞭解過去,更富有引領民眾展望未來的目標,1 並建議從三個方向探討博物館帶領社群發展的潛力。本文將介紹今年博物館日主題,並以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針對學校師生社群所提供之服務,瞭解故宮如何以協助學校教學角度,發揮博物館教育功能,實踐博物館的力量。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952 KB 下載次數:187
    格式:PDF 檔案大小:952 KB 下載次數:187
  • 特展介紹

    「多寶格的收、納、藏」特展介紹

    侯怡利

    「多寶格」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最有趣的藏品,有趣之處在於多寶格以各種形態呈現,有把材質不同的小古玩裝滿於箱匣,或將各類古物收貯於佔滿整牆的裝飾大格。多寶格除了材質豐富外,更重要的是對於空間的利用,兼具裝飾與賞玩,巧妙運用收、納、藏的有趣變化,呈現豐富收藏所帶來的觀賞體驗。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84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84
  • 特展介紹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寶設計競賽轉型—以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故宮x創新體驗」為例

    杜逢瑀

    產業有其侷限,但創意無限,透過青年學子的創意以及跨界、跨域、強強聯名的方式,翻轉外界對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或本院)之印象。本院從2010 年起,即舉辦國寶設計競賽,於2021 年後疫情時代,與台灣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設研院)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計畫,首度攜手合作。並結合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台達),以及春池玻璃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春池玻璃),以「如何以設計創造故宮創新體驗」為題,藉由台達及春池玻璃專業技術聯合出題,共同形塑故宮智慧智能園區及創新餐飲體驗,期望提出創新觀展模式與消費行為體驗,激發博物館更多創新設計的可能性。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99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99
  • 特展介紹

    為展覽增添「光彩」的亮點─「多寶格的收、納、藏」特展多媒體簡介

    張志光

    馬素・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 1911-1980)說:媒體是人類感官的延伸。今日的社會,由文字、圖形、影像、音訊、視訊、動畫、網站與社群媒體等媒介,所構築的多媒體複合體,成為感官接收訊息的主要來源,因此,媒體被賦予提供資訊的功能。博物館是儲存知識與人類文化遺產的機構,為了傳遞知識與服務參觀者,應用多媒體已經是日常運作的一部分。

    多媒體在博物館展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展示內容的輔助說明。透過提供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以及感覺的訊息,與參觀者進行溝通與互動,形成獨一無二的觀展記憶與博物館經驗。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74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74
  • 文物脈絡

    清余省〈畫大呂星回〉的紫禁城御花園造園意匠

    林莉娜

    乾隆十三年(1748),宮廷畫家丁觀鵬、余省、沈源、周鯤,奉旨以十二首乾隆皇帝御製詩,繪製從一月到十二月御苑園囿的景觀,全套作品收入《石渠寶笈.三編》取名為〈十二月禁籞圖〉。其中十二月景余省〈畫大呂星回〉描繪飛雪妝點的紫禁城御花園,園內蒼松挺拔,疊山點綴掩映,隨景佈局的殿宇亭臺高低錯落。畫中景致其建築位置、植物造景對照現今御花園恰能吻合,山水作為遠景出現雖有虛構的成分,但建築組群基本還是依據原樣。畫家親身實地觀察,將眼前景象忠實地呈現,還原了京城皇家園林的全貌。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47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47
  • 文物脈絡

    一字虎將軍—劉明燈與虎字碑

    吳青樺

    歲時又來到虎年,虎的形象在傳統文化上有兩種極端的象徵,有祥瑞,也有凶煞,這是因為虎的特質使然。在國家的發展中,兵戎較之祭祀、農耕、商業等事,更需生猛、強壯的形象,因此使虎也多與軍事相連結,如《尚書.牧誓》記載:「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受戰於牧野。」虎賁在此有勇士之意,西漢(西元前202 ∼西元8 年)時更引用為官職—虎賁郎。虎符—以虎為外形塑造的兵符,則用於調兵遣將;明清武將官服上的補子也有以虎作為繡花。古代武將,更有以虎作為稱號者,如東漢曹操(155-220)的貼身護衛許褚(生卒不詳),推測卒年為曹魏太和年間。因其力大、勇猛且忠誠,人稱「虎痴」。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200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200
  • 文物脈絡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如來說法圖〉再探

    王怡婕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如來說法圖〉為一件大型絹本立軸,就人物描繪方式與技法而言,屬於極為特殊的佛畫作品。全幅以水墨描畫,略施淡彩,主尊半跏趺坐於蓮臺,蓮臺下設八角須彌座,旁為阿難、迦葉二弟子,並有二天王與二位供養菩薩圍繞。圖中主尊轉側呈四分之三側像而非正面朝向觀者,如此設定,實少見於俱偶像性質的禮拜像圖繪中,1 因此別具意義。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331
    格式:PDF 檔案大小:2 MB 下載次數:331
  • 文物快閃

    火宅有四車—元至順元年(1330)僧元浩、朱珤泥金寫繪本《妙法蓮華經》的特別宣示

    鍾子寅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451 KB 下載次數:153
    格式:PDF 檔案大小:451 KB 下載次數:153
最後更新日期:2022-06-0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