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文物月刊-文章搜尋

  • ~
  • 可使用AND、OR、NOT搜尋,例如 古蹟 and 器物
總筆數:6013
  • 文物脈絡

    明代吳門雲山圖的盛行

    高明一

    南宋初年的畫家米友仁傳世於後的雲山圖,在明代中期集中在吳門一地。本文理出其緣 由,米友仁的妹妹嫁到吳門東郊的陳湖大姚村。文中整理明代吳門收藏米友仁雲山圖的狀 況,吳人收藏傳世的米氏雲山,呈現出地方的認同感。吳門畫家沈周、文徵明、陳淳等人 除了收藏米友仁雲山圖之外,也繪製各具特色的米氏雲山畫作,傳世於今。

  • 文物脈絡

    製造黃公望—〈江山勝覽圖〉的摹本與名作擴充現象

    余玉琦

    明清盛行過在〈富春山居圖〉以外的另一黃公望(1269-1354)山水畫長卷名作—〈江山 勝覽圖〉。這樣的作品在十六世紀中期始見於王世貞(1526-1590)的收藏與鑑賞,並於 十七世紀初期開始獲得與〈富春山居圖〉並列一二的評價,而後定型成為黃公望長卷名作。 然而依傳世諸本,可初步推論〈江山勝覽圖〉極可能是十六世紀中期開始出現的託名黃公 望長卷作品。作為「新知」的〈江山勝覽圖〉,便在十七世紀畫家進行仿古競爭的過程中, 逐步展開與〈富春山居圖〉的畫史互動與風格上的混融。

  • 保存維護

    特展文物展示環境溫濕度調控的操作要領

    沈建東

    文物展示的型態,可分為常設展與短期特展兩種。常設展通常是依展間規劃以同類材質文 物在同一展廳櫃為原則,只要展場空調設定相配合,便能有效的控制溫濕度於所要求的環 境條件之內;短期特展(約三個月)因須配合其主題的規劃、進行展示設計及展櫃的製作, 同時展出之展品材質可能是多樣化的(如金屬器與竹木牙角、書畫文獻類的材質同時展示。有機材質文物規範所需的相對濕度在 55-60% 左右,金屬類材質文物必須控制的相對 濕度在 45% 以下),再加上準備開展的時間急迫等諸多因素,因此在預防性文物保存維護 的操作上是比較困難的。

    針對特展環控的規劃與實施,依時間先後分成幾個階段,如規劃期間、施作期間、佈展期 間及開展後的管理期間。本文就規劃期間保存人員針對展場環境、展示規劃所要注意的面 向。施作期間如調控方法的安排、展櫃製作、降濕的注意要項,佈展期間以及開展後溫濕 度監控方面作簡要提示,期以增進實施特展環境溫濕度調控之效能,減少可能出現的危害因素。

  • 教育推廣

    從「人群交會」到「文化雜揉」—淺述「臺灣意象」數位展覽

    游閏雅、林致諺

    當今的臺灣,因社會需求與經濟發展,正是人口大量湧入、文化相互碰撞的時代,也是新 媒體敘事蓬勃興起的時代。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長年專注於活化博物典藏與數位 轉譯等業務,期待數位科技可成為策展人、典藏文物與觀展人之間緊密的催化劑。於是, 由故宮、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順益台灣 原住民博物館等館所,共同策劃「臺灣意象:變動中的臺灣人」數位展覽,便在此催化下誕生。

  • 教育推廣

    走一趟王世貞的世界—解讀展場設計

    黃正和

    橫跨 2022 年尾與 2023 年初,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本院)舉辦了「寫盡繁華—晚明 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展覽(以下簡稱「寫盡繁華」展覽)。此展中,與主角王世貞 相關的藝術含金量非常高,展場特別運用許多隱喻及明喻的展示設計,做為走進王世貞世 界的橋樑,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本文將針對其中的巧思設計,來說明其背後的意涵。

  • 教育推廣

    樂齡學習與「故宮尋寶趣」—一場有志藝同的旅程

    黃琇淩

    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簡稱 ICOM)在 2022 年 8 月 24 日於捷 克布拉格舉辦的年會中,通過了博物館的新定義─「博物館是為社會服務的非營利性永久 性機構,它研究、收藏、保存、詮釋和展示物質與非物質遺產。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具有 可及性和包容性,促進多元性和永續性。博物館以倫理、專業和社區參與的方式運作和交流,為教育、愉悅、反思和知識共享提供各種體驗。」因此,博物館被賦予更深層的社會 責任,隨著老年人口的遽增,博物館如何成為「活躍老化」的促進者呢?本文將探討年長者學習和社會參與的重要性,並簡介故宮與台北仁濟院合作的「故宮尋寶趣」課程。

  • 教育推廣

    博物館商品樣態之轉型與跨領域合作—以「故宮x金門2022海洋藝術季」為例

    杜逢瑀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或本院)自 2005 年起致力於品牌聯名商品的開發,並於 2008 年修訂組織法時,將「衍生利用」以及「創意加值」加入了組織法,依據《國立故 宮博物院文化創意資產公共化利用辦法》訂定了「國立故宮博物院品牌授權須知」;使得故宮之後的「品牌授權」、「合作開發」等文創商業活動有所依據,該須知於 2021 年 6 月因「新冠肺炎」修正,以更符合後疫情時代社會之需求。筆者曾於《故宮文物月刊》 462期撰寫的〈後疫情時代博物館品牌聯名機制的轉型—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品牌授權為例〉 一文中,分享過該須知修正之重點,本文將以「故宮 × 金門 2022 海洋藝術季」為例,闡 述修正後越趨靈活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品牌授權須知」,所發展出不同於以往樣態之博物館跨領域商品。

  • 文物快閃

    養心殿入口的上古大銅鼎

    張莅
  • 展場巡禮

    成名之道—王世貞文藝人生的開展

    王鴻泰

    王世貞是明代最具影響力的文人,他詩文創作質優量大,文學主張影響深遠,文學聲望崇高,評點足以左右文人名位。不過,他步入文壇,以至成為盟主,固有過人條件,卻也經歷一番周折。他有過人的天賦與文化資源,卻不是早熟的文藝少年。他中舉後才進入文壇,先是跟從他人,而後超越前輩,凌駕同儕,聲勢趨高,追隨日眾,終於主掌文權。這是個奮發有為的成名過程,也隱含文人爭名的情感糾結。王世貞文藝人生的開展,有人生志趣的設定與轉向,人際關係的因緣與恩怨,文學風潮的進退與鼓盪,聲名權力的爭逐與排擠。

  • 展場巡禮

    史家鑒藏—王世貞書畫鑒藏中的史觀意識及其特點

    杜娟

    在有明一代眾多著名私人藏家中,王世貞以其豐厚的收藏、精深的品鑒、高拔的識見、廣泛的交遊,成為頗具影響力與成就卓著的縉紳學者型鑒藏家的代表。本文通過對王世貞書畫鑒藏活動的考察與分析,梳理總結出其在史觀意識觀照下別開生面的書畫鑒藏觀念與鑒藏特點。

  • 展場巡禮

    〈熱河避暑山莊圖〉—院藏兩幅塞外行宮全圖的解讀

    鄭永昌

    位於直隸承德地區,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的熱河避暑山莊,是清帝國面對北亞地區蒙古各部,毅然將國防前線跨越長城,進一步往北推進過程中扮演重要樞紐。山莊的興建,不僅是清帝國統治者年度夏季前來避暑勝地,更是提供清帝國軍隊每年例行練軍習武、塞外木蘭秋獵活動的重要中繼站。隨著避暑山莊在清帝國政軍、外交地位的日益提升,描繪山莊形勢與景觀的圖畫書冊隨之相繼出現,其中包括康熙(1661-1722)、乾隆(1736-1795)兩朝武英殿先後編纂出版的《御製避暑山莊詩(並圖)》、乾隆年間出版的《欽定熱河志》等官方書籍;此外又有張若靄(1713-1795)、張宗蒼(1686-1756)、蔣廷錫(1669-1732)、勵宗萬(1705-1719)、胡桂(生卒年不詳)等奉旨繪寫的書畫圖冊,提供今人了解避暑山莊的一種藝術視覺素材。

    然而其中為數不少,作者名字卻不詳的山莊輿圖,則以其開闊壯觀的畫面流傳至今,提供今人整體了解山莊全貌的另一種方式。國立故宮博物院現正收藏三幅此類避暑山莊全圖,由於以往未曾公開,外界難得其詳,本文即精選其中兩幅分析介紹,以提供有興趣者深入認識。

  • 展場巡禮

    打造凝視的技術—「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三館聯展的展示視覺詳解

    錢乃瑜

    如果說單一人群的物品陳列,帶人看見一種文化風格;那麼,三類人群的物品相互映襯,則彷彿讓人看見了一個社會樣態。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國立臺灣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博)、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國內三大博物館齊聚一堂,紮紮實實拿出上百件各自的館藏,由文物來演繹臺灣史上重要的三大人群文化:原住民族、漢人常民與宮廷官府。這是一場豐厚的摸索歷程,究竟「文物展」透過展示可以打造出什麼樣的視覺及空間體驗?集結三館藏品實力的「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特展,似乎玩出了一番新探索。

  • 展場巡禮

    人氣國寶展—羅漢

    策展團隊(浦莉安、蔡慶良、王健宇)

    為了讓南部觀眾更有機會親近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精粹,特將南院S302 展廳,闢為「人氣國寶廳」,自2023 年起,以各種有趣的小型主題,將本院典藏藝術史上的名品介紹與觀眾,期能增加觀展趣味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另外備受喜愛的人氣國寶〈翠玉白菜〉、〈肉形石〉等,及有「故宮最大鼎」稱號的〈嬰祖丁鼎〉,也將輪流於本展廳中展出,讓蒞院觀眾一飽眼福。本文將介紹年度第一檔展覽「羅漢」及相關國寶文物。

  • 展場巡禮

    人氣國寶展—羅漢

    策展團隊(浦莉安、蔡慶良、王健宇)

    為了讓南部觀眾更有機會親近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精粹,特將南院S302 展廳,闢為「人氣國寶廳」,自2023 年起,以各種有趣的小型主題,將本院典藏藝術史上的名品介紹與觀眾,期能增加觀展趣味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另外備受喜愛的人氣國寶〈翠玉白菜〉、〈肉形石〉等,及有「故宮最大鼎」稱號的〈嬰祖丁鼎〉,也將輪流於本展廳中展出,讓蒞院觀眾一飽眼福。本文將介紹年度第一檔展覽「羅漢」及相關國寶文物。

  • 展場巡禮

    人氣國寶展—羅漢

    策展團隊(浦莉安、蔡慶良、王健宇)

    為了讓南部觀眾更有機會親近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精粹,特將南院S302 展廳,闢為「人氣國寶廳」,自2023 年起,以各種有趣的小型主題,將本院典藏藝術史上的名品介紹與觀眾,期能增加觀展趣味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另外備受喜愛的人氣國寶〈翠玉白菜〉、〈肉形石〉等,及有「故宮最大鼎」稱號的〈嬰祖丁鼎〉,也將輪流於本展廳中展出,讓蒞院觀眾一飽眼福。本文將介紹年度第一檔展覽「羅漢」及相關國寶文物。

  • 展場巡禮

    癸卯迎兔—談畫中兔的多元形象

    浦莉安

    新的一年為農曆癸卯兔年,兔子因有著靈動鮮活、討喜的樣貌,一向為歷代畫家所喜愛,常於畫中與花鳥、人物相伴出現。此外,兔子的形象也出現於月亮相關的傳說中,例如古時星象天文圖中的月輪兔,西王母娘娘身邊的搗藥兔,或是著名的「嫦娥奔月」神話。本文以今(2023)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首檔展覽的「喜迎瑞兔」單元為例,介紹兔子在古畫裡的各式形貌。

  • 文物脈絡

    「避暑山莊:清帝國多元統治的縮影」特展座談會紀要

    陳龍貴、劉世珣整理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111 年9 月24 日至112 年2 月5 日間推出「避暑山莊:清帝國多元統治的縮影」特展。特展主軸以作為清帝國第二政治中心的避暑山莊為重點,透過院藏清代檔案文獻與善本輿圖,並配合相關書畫器物典藏展示,讓觀眾認識滿族從偏處東北一隅的部落,經歷長達百餘年的戰爭征服,崛起成為一個統治範圍從東北至中原領土,最後更擴張至西部疆域,控制著包含漢、滿、蒙、回、藏等廣袤土地的多元民族帝國。特展同時希望讓參觀民眾進一步了解清帝國統治者是以怎樣的態度來治理這大片土地上的人民?又以什麼手段藉由多元宗教信仰,實現帝國政治秩序的穩定。

    為使特展理念讓民眾充分了解,發揮展覽教育功能,本院隨於10 月26 日辦理了一場線上與現場結合參與的展覽座談會。座談會規劃三個重要主題:一、清帝國為什麼經營避暑山莊?二、避暑山莊與清帝國多元統治的關係;以及三、清帝國多元統治下其他多元面貌。會中除邀請吳密察院長開場,為來賓聽眾說明本展覽形成與策展背景外,更結合本院特展團隊劉國威與鄭永昌研究員,以及中央研究院清史學者賴惠敏與孔令偉兩位教授,圍繞特展相關議題進行報告。本篇紀要,試圖在有限篇幅中,重點式整理會上報告與討論內容,藉以加強展覽推廣的目的。

  • 文物脈絡

    「避暑山莊:清帝國多元統治的縮影」特展座談會紀要

    陳龍貴、劉世珣整理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111 年9 月24 日至112 年2 月5 日間推出「避暑山莊:清帝國多元統治的縮影」特展。特展主軸以作為清帝國第二政治中心的避暑山莊為重點,透過院藏清代檔案文獻與善本輿圖,並配合相關書畫器物典藏展示,讓觀眾認識滿族從偏處東北一隅的部落,經歷長達百餘年的戰爭征服,崛起成為一個統治範圍從東北至中原領土,最後更擴張至西部疆域,控制著包含漢、滿、蒙、回、藏等廣袤土地的多元民族帝國。特展同時希望讓參觀民眾進一步了解清帝國統治者是以怎樣的態度來治理這大片土地上的人民?又以什麼手段藉由多元宗教信仰,實現帝國政治秩序的穩定。

    為使特展理念讓民眾充分了解,發揮展覽教育功能,本院隨於10 月26 日辦理了一場線上與現場結合參與的展覽座談會。座談會規劃三個重要主題:一、清帝國為什麼經營避暑山莊?二、避暑山莊與清帝國多元統治的關係;以及三、清帝國多元統治下其他多元面貌。會中除邀請吳密察院長開場,為來賓聽眾說明本展覽形成與策展背景外,更結合本院特展團隊劉國威與鄭永昌研究員,以及中央研究院清史學者賴惠敏與孔令偉兩位教授,圍繞特展相關議題進行報告。本篇紀要,試圖在有限篇幅中,重點式整理會上報告與討論內容,藉以加強展覽推廣的目的。

  • 文物脈絡

    揮不去的「過眼雲煙」—「鎮院國寳」展的回顧與再思

    王柏樺

    本文從作者於2021 年十月間觀賞「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谿山行旅〉、〈早春〉和〈萬壑松風〉圖合體一室展覽後的感想與思惟出發,用「巨碑式」山水和藝術「鉅跡」的概念,略過技巧問題,集中探討「鎮院國寶」三位代表藝術家透過其繪畫所欲傳達的文化、哲學深蘊及個人氣質。全文融合作者專業知識,教學經驗和個人對「鎮院國寶」的特殊情懷,並參考近年來中外有關范寬、郭熙、李唐和其傳世作品的主要研究,旨在分享,無意批判或說教,因為偉大的「鎮院國寶」—〈谿山行旅圖〉、〈早春圖〉和〈萬壑松風圖〉的震撼永遠是「無聲勝有聲」的。

  • 展示設計

    如果・展場是一本經書—「《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的展示設計

    劉欣怡

    《法華經》是佛教重要的典籍,備受後人推崇,經由寫刻佛經與造像的功德,流傳至世界各地。民國111 年(2022)本院南部院區推出「《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展出眾多《法華經》佛典、器物、書畫等作品,豐富多元的展件吸引佛教徒及佛教藝術愛好者慕名而來。然而,此展覽在目標觀眾設定上,更積極地試圖觸及博物館一般藝文愛好者的參與。要如何平衡這兩大目標觀眾的需求,為策畫本展的一大挑戰。本文以設計的角度,敘述從策展理念影響展覽空間設計、視覺設計呈現策略,運用空間劃分及不同的展示溝通手法,創造一個「每個人都能讀懂法華經」的展覽空間。

每頁筆數:20
頁次:9/3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