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文物月刊-文章搜尋

  • ~
  • 可使用AND、OR、NOT搜尋,例如 古蹟 and 器物
總筆數:6002
  • 展場巡禮

    關於「朝鮮王朝與清宮藝術交會」特展的朝鮮陶瓷

    林容伊

    此次承蒙本院姊妹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與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慨允借出典藏的朝鮮陶瓷精品,其囊括了豐富的面向,之中甚至包含多件首 度海外借展的經典名品,搭配院藏少數朝鮮陶瓷,得以描繪出朝鮮陶瓷大致的發展輪廓, 並藉此傳達朝鮮陶瓷之美,以饗臺灣觀眾。

  • 展場巡禮

    記2023年第3季「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

    林宛儒

    2023 年第 3 季「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展期從 9 月 19 日至 12 月 10 日,本檔展出書 畫作品共 30 組件,其中 3 件為重要古物。此例行展宗旨在於藉由每檔選件介紹中國書法、 繪畫史,然而為了觀眾來到展廳能獲得臨場獨有的觀看經驗,近幾次策劃此例行展時,也偏向物質性的觀察與介紹。本次偏重介紹色彩、顏料,透過展廳設置教推區,粗淺地向觀眾介紹中國書畫上使用的顏料,以及成畫的過程。

  • 展場巡禮

    古木奇姿—人氣國寶文物選介

    策展團隊

    您是否曾在藝品店見過造型奇特,姿態趣味橫生的工藝品?或是在美術館、畫廊見過畫中 人物、樹石、山形都扭曲變形充滿異想趣味的畫作?這些獨特的創作觀點,是如何形成的? 又是如何開始?觀眾可以從甚麼角度欣賞呢? 本文將論述院藏文物中各種摹寫、再現樹木姿態,甚或以樹木作為材料,呈現其自然造型與紋理的作品,進而仔細地介紹展覽選件。期讓觀眾能藉此更能理解展覽脈絡,一同欣賞古代藝術家呈現的樹木百態。

  • 教育推廣

    淺談日語導覽—以日本修學旅行的學生為對象

    林郁芯

    近年來由於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各國實施邊境管制,直到最近重新開放國境,許多人才又開始出國旅行。在疫情衝擊下,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史無前例地於 2021 年 5 月 15 日下午開始閉館近 2 個月之久。隨後的兩年間,除了外交泡泡團以外,別說是外國人,本國觀光客也非常少,直到最近才又慢慢開始出現觀光人潮。如何提升來院的外國人次,以及推廣故宮的文物一直是本院的課題。本文擬以來臺修學旅行的日本學生為對象,從趣味及中、日文化關連等角度介紹故宮文物,提供一場有趣的文化之旅。

  • 教育推廣

    誰訂閱故宮南院Facebook粉絲專頁,挑戰與機會

    羅勝文、許桓翊

    博物館在新冠肺炎(COVID-19)期間應用 Facebook 維繫觀眾關係,疫情解封後線上觀眾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持平或呈成長趨勢。故宮南院 Facebook 粉絲專頁的觸及人數隨著疫情趨緩逐漸回升,如何兼顧場館經營與線上服務是後疫情時代的重要議題。本文從近幾年的觀眾意見調查報告及故宮南院 Facebook 粉絲人口結構探討粉絲專頁的經營現況,結果顯示女性青少年、青年族群及嘉義縣市居民的比例相對較少;除了展覽文物介紹外,觀眾期望故宮南院應提早發布活動訊息以便及早報名參加。本文建議故宮南院應力圖提高女性青少年及青年族群,將該族群常用的網路社群平臺列入整體社群經營計畫;透過線下和線上活動、發布在地相關議題或與在地網路社群合作,創造與在地居民對話的機會以提高嘉義縣市居民的粉絲專頁訂閱人數。

  • 數位典藏

    金銅佛文物攝影棚拍實錄—以國立故宮博物院楷棟堂佛像拍攝專案為例

    王鉅元

    筆者曾於《故宮文物月刊》478 期撰寫的〈專業攝影棚以外的可能性—國立故宮博物院楷棟堂佛像數位拍攝記錄〉一文中,分享了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稱本院)購藏彭楷棟先生佛像文物的拍攝過程,礙於篇幅有限僅先討論於博物館展示空間就地拍攝的方式,而展間其他購藏作品則是在利用本院休館的時間移至攝影室拍攝,在攝影室中能利用不同的閃燈燈具、閃燈輔具與反光道具來完成攝影工作,本次諸多精美且狀況完整的金銅佛藏品,其拍攝方法將會在本文中專述探討。

  • 文物快閃

    硯的書寫好夥伴們—清〈玉筆硯匣〉

    陳慧霞
  • 展場巡禮

    國寶進行式—「筆歌墨舞」、「筆墨見真章」、「國寶聚焦」與「巨幅名作」中之國寶與未來國寶

    何炎泉

    國立故宮博物院向來與國寶畫上等號,當然也是中華民國國寶級古物主要誕生地,大家在 展場中所看到的國寶都是審核通過的結果,難免對於過程感到好奇。這一次,除了讓觀眾 看到許多國寶、重要古物外,更提供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讓大家可以參與見證國寶候選 文物取得文資身分的歷史性時刻,同時為這些精彩的作品致上最高敬意。

  • 文物脈絡

    也是科技考古—乾隆朝澄泥硯研製的成品

    嵇若昕

    經過十六年朝野君臣和匠役的努力,乾隆朝(1736-1795)研製澄泥硯的工程圓滿達成,尤 其是選用山西絳州汾水之泥成做出的澄泥硯,經檔案記載者保守估計也超過兩百五十方。 這些澄泥硯除了貯存於紫禁城內與皇帝文化活動直接相關的宮殿中外,也遍布陳設於京城 近郊各個行宮,甚至遠送熱河避暑山莊、山東、江南行宮,即使終乾隆朝僅四次東巡謁陵 的盛京奉天行宮,也必須安放,以備皇帝不時之需。這些成品大多是成套的倣古六式澄泥 硯,當時以「澄泥玉兔朝元硯」統稱之,其次是外型作臥虎之姿的虎伏硯,另還有四方形 的石渠硯。此外尚有零星如倣覆瓦形的瓦硯,以及少量初期試作的方形硯和蔆鏡(菱花式) 硯。隨文配圖之文物皆為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藉此一併說明。

  • 文物脈絡

    趙左對董其昌畫學的實踐

    高明一

    趙左與董其昌關係緊密,為人所知。本文進一步論述趙左幫董其昌代筆的時間,以及摹製 古畫的例證。趙左繼承董其昌南北宗的山水畫論,以及文人畫史觀。透過分析趙左畫作與 董其昌論畫文字,亦可推測董其昌南北宗畫論與文人畫史觀的形成時間。

  • 文物脈絡

    圖像的血統—院藏〈生命之樹紋繪染掛飾〉的紋飾解謎

    林宛萱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的「亞洲織品展」為常設展覽,從二〇二一年七月開始以嶄新的 形貌再次登場,每六個月由不同的策展人,為觀眾帶來系列性的亞洲織品介紹,主旨在 認識典藏,以及如何欣賞「織品」這類文物。織品表面常有著既豐富又迷人的圖像與紋飾, 它們往往是識別出使用者族裔、身分或使用情境的關鍵之一,有時也暗含被遺忘的時代訊 息,好比當時的商業脈動或流行時尚。南部院區去年度(2022)展出數件印度為歐洲市場 設計的繪染布,正蘊含了鮮為人知的多元文化內涵,是絕佳的觀察案例。謹以此文和讀者 分享一件個案—〈生命之樹紋繪染掛飾〉的圖像,追溯其可能的形式來源與文化 傳統,同時思考其定年問題。

  • 文物脈絡

    淺談馬少宣款內畫鼻煙壺及其作者

    申亮、王鑫

    馬少宣款內畫煙壺普遍被認為是由晚清至民國的內畫藝術名家馬少宣(1867-1939)本人 所做。然而近幾年的相關研究顯示該名款下可能包含了多位家族成員的作品。本文通過文 獻與實物對照,探討了馬家內畫體系和馬少宣款的形成,著重分析馬家內畫較少提及的人 物—馬光宇和馬紹先,並對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馬少宣款鼻煙壺的真正作者進行了推斷。

  • 保存維護

    故宮展廳燈光優化座談紀實

    黃雯瑜

    博物館具有文物保存條件之要求,特別是典藏古代美術品為主的館舍,展品照度受到嚴格 的限制,如何在照度的限制下兼顧觀者的視覺感受,是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稱本院)及 同類型博物館所共同面臨的課題。在顧及文物保存的條件之下,進一步透過燈光照明設 計,打造舒適而穩定的觀展空間,引導觀眾欣賞作品,拉近觀眾與作品的距離、傳達展品 的魅力,是博物館努力的終極目標。本院邀請建築師尾崎文雄先生及東京國立博物館上席 研究員木下史青先生兩位日籍燈光專家來院提供相關建議,期能打造對觀眾更優質的觀展 環境。

  • 保存維護

    博物館展示照明實務交流—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為例

    翁誌勵

    如何兼顧文物保存與展示效果,長久以來都是各大博物館必須面對的課題。畢竟有機材質 文物受光照將產生不可逆的傷害,展示時的照度必須受到限制,也因此展示效果可能受到 影響。近年來隨著新光源與新燈具的問世,博物館展示照明進入新的篇章。國立故宮博物 院於 2023 年 4、5 月陸續邀請兩位日籍燈光專家:展示空間設計師尾崎文雄,以及木下史 青研究員蒞臨指導,先後至南、北院區展廳實際場勘,並與本院同仁座談分享心得。本文 試著從兩位專家的座談會議中,綜整出展廳燈光配置、展櫃玻璃影響、以及照明設備保養 維護等三方面議題,並以南部院區展廳現況作為實例說明,一方面印證專家們的心得與本 院實務作法,同時作為本次座談會後的參考。兩場燈光交流座談確實讓同仁獲益良多,也 期許本院展示照明設計更臻完善,以達到國際博物館的一流水準。

  • 保存維護

    淺談書畫卷軸夾口的修護—以院藏宋蘇漢臣畫趙孟頫書〈萬國朝宗圖〉卷為例

    施雯文

    夾口,又名串口或馬口,為裝裱書畫掛軸和手卷之頭尾兩端開口,其作用為包覆天地桿, 使卷軸能妥善收捲及懸掛展示。夾口直接與天地桿木料連接,不僅承載掛軸向下的重量, 又因直接與木料連接,脆化、磨損和斷裂為夾口常見的損傷。本文試以日本修護用楮皮紙 於夾口內部加強結構,不僅恢復夾口的功能,亦保留原裱料紋樣,進而降低修護材料所造 成的過多干預。

  • 數位典藏

    初探國立故宮博物院資料開放之界限

    毛舞雲

    自我國推行開放資料(open data)政策以來,許多典藏機構已陸續響應,國立故宮博物院 (以下簡稱故宮)也不例外。故宮在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的豐碩成果下,2013 年開始設立 Open Data 專區,積極響應開放資料政策。但在開放資料的同時,吾人亦應思考的是:對 典藏機構而言,是否有什麼重要權益隨著資料開放被犧牲了?這些被犧牲掉的權益該如何 彌補?開放資料是否應有其界限?鑑於討論典藏機構開放資料政策之專文已多,故本篇不 再贅述,而就開放資料所致之挑戰及可能因應之道,以歐洲及美國之國家型典藏機構為借 鑒,加以探討。

  • 活動紀實

    「魔法與自然崇拜—凱布朗利博物館亞洲典藏賞析」演講紀實

    蔡昕容

    凱布朗利─賈克─席哈克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Jacques-Chirac,以下稱凱布朗利博物 館)坐落於法國巴黎,以典藏及推廣非洲、亞洲、美洲及大洋洲的原創文物,融合當代經 典與常民藝術為館藏特色。從 2019 年開始,凱布朗利博物館陸續在臺鉅獻了幾個精彩的展 覽,分別是 2019 年底展於高雄市立美術館的「TATTOO 刺青—身之印」、2020 年於國立 故宮博物院(以下稱本院)南部院區展出的「面具精品展」,以及 2022 年在臺南市美術館, 廣受歡迎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均呈現出該館重視文化間交流對話的特質。 今年(2023)二月,本院偕同法國在臺協會、法國藝文推廣總署,邀請法國凱布朗利博物 館典藏部亞洲組組長,同時也是「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展的策展人—Julien Rousseau 先生 帶來專題演講。Julien Rousseau 先生以「魔法與自然崇拜」為題,解析凱布朗利博物館的亞 洲典藏,本文謹此紀錄,與讀者共享。

  • 文物快閃

    那一晚「東江米巷」的暗夜惡火—十八世紀朝鮮使節在會同四譯館的驚魂夜

    許媛婷
  • 展場巡禮

    封祟仙照—繪畫中神鬼形象的特色

    童文娥

    仙佛神鬼圖像,自魏晉南北朝(220-589)以來,盛極一時,名家輩出。仙佛圖像莊嚴, 具教化意義,神鬼作品可幻化無常,自由表現,各自精彩。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稱本 院)曾在 2013 年,以「神鬼傳奇」為題,展出藏品中各類神仙鬼怪作品,頗獲好評。今年 (2023),第三季書畫展正好碰到中元節,以「筆歌墨舞—神鬼篇」繪畫導賞的角度展出, 除了表現秋天颯颯涼意的元素,也集結新的選件,看看畫家,如何塑造神鬼的形象。

  • 展場巡禮

    從打鬼悍將到柔情鐵漢—談歷代圖文資料中鍾馗形象的建構與衍變

    蔡君彝

    鍾馗是華人世界家喻戶曉的斬妖除魔大師。由於人們深信祂能驅凶避邪、鎮宅保安,因此 在中國的文學、戲曲、繪畫、宗教等領域中,處處都有祂的身影。本文將透過歷代圖文資 料,帶領大家認識這個深受喜愛的鮮活角色,了解祂如何從驅鬼用的法器,逐漸神格化、 人格化、文人化、終至丑角化的角色發展過程,並說明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本院) 所藏鍾馗圖像如何體現鍾馗從「打鬼悍將」到「柔情鐵漢」的轉型過程,讓觀眾更了解院 藏鍾馗圖像在藝術、文化史中的脈絡。

每頁筆數:20
頁次:4/3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