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與重建:明仇英《臨宋元六景》圖冊研究
林麗江
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臨宋元六景》圖冊,向來被認為是明代蘇州職業畫家仇英,於項元汴家中臨摹宋元古畫而成的作品。然而,環繞著此套畫冊仍有重重未解之謎。為何畫冊上有多處畫絹被裁剪後殘存的字跡?為何六開的冊頁上,有三開出現紅衣官員?這套畫冊果真如項元汴所宣稱是一套臨古之作嗎?透過還原與解讀畫上殘存字跡,查找相關的文獻,本研究漸次重建回畫冊原先被創作的脈絡。於此同時,亦發現故宮收藏文徵明所抄寫的〈過庭復語十節〉書法卷,實則與此套冊頁是同一人所訂製。這兩件作品,都是武陵出身的陳一德在蘇州為官時,為了他的父親陳洪謨所訂製的。在確定《臨宋元六景》畫中官員的身份,重新為畫冊訂名為《武陵精舍六景》圖冊後,可以更加準確地解讀畫作的可能涵意。畫作本身不僅僅是陳一德訂製來彰顯家鄉武陵地區而已,透過仇英精心的畫面安排,此套冊頁還突顯了畫中紅衣官員陳洪謨的人品志向與想望。藉由重新將畫作置回當時創作與使用的脈絡,發現此套冊頁同時具有將私人家業公開化,以及把地方名勝私家化的矛盾特性,畫冊也重新成為明代官員所創製的多元視覺文化中的重要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