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翠玉白菜票價交通Open Data開放時間

故宮學術季刊-卷期總覽

第23卷第2期

  • 清史館與清史稿──清史館未刊紀志表傳的纂修及其史料價值

    莊吉發 修史,主要在保存史料。長久以來,多將《清史稿》的疏漏舛訛等缺點歸咎於《清史稿》的倉卒成書,未遑審訂。其實,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北洋政府在原國史館的基礎上,正式設立清史館,仿照《明史》,繼承傳統正史體例,大規模啟動修史工程。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完稿問世。前後歷時十四年,動員百餘人;將《清史稿》的缺失,歸咎於倉卒成書,似是而非,缺乏說服力。
    清史稿,有已刊的《清史稿》,還有清史館檔中未刊的清史稿,因此已刊《清史稿》並不等於清史稿。清史館檔的主要內容,除了現刊《清史稿》排印本的原稿外,還含有大批未刊紀、志、表、傳內容不同的其他稿本,以及清朝國史館纂修的紀、志、表、傳初輯本、覆輯本、黃綾定本等等。清史館纂修的大批稿本因未經選刊,而被世人忽略。討論《清史稿》不能一概而論,清史館中的稿本,因出自多人之手,其中有不乏可信度較高的稿本,可以整理出版,作為《清史稿》的補編,稱為《清史稿補編》,可與《清史稿校註》相輔而行。本文撰寫的旨趣,即在探討清史館未刊紀、志、表、傳各種稿本的纂修情形,及其史料價值。掌握豐富的原始稿本,有助於大型清史的纂修。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568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568
  • 英雄的沒落──十八世紀以來的鍾馗相

    徐澄琪 本文以十八世紀圖像藝術中的鍾馗為切入點,闡述這位打鬼英雄的沒落過程,並檢視它在十九、廿世紀的發展。研究顯示十八世紀畫家融合當代豐富的傳說,神話,乃至戲曲,小說,版刻和圖繪藝術的資源,將民俗中的趕鬼英雄鍾馗文人化,並創出醉鍾馗的新樣。在十九、廿世紀畫家手中,醉鍾馗持續演繹成醉後失職的門神,沒落的英雄。廿世紀中或有將鍾馗與歷史上文化英雄形象重疊,或有以鍾馗自喻者,因此鍾馗亦成一古為今用的案例。但是於廿世紀末鍾馗仍不免以末路英雄的形象出現在政治漫畫之中,成為抨擊時事世道的工具。藉著鍾馗形象的沈浮,觀者得以略窺中國自盛清到廿世紀末政治與社會的變遷,以及變動之中人心的向背。藉沒落鍾馗歷代藝術家亦展示各式不同的諷刺手法,在嘻笑怒罵間,為中國繪畫創作出新的諷刺藝術的樣式。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159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159
  • 《四庫全書總目》與漢宋之學的關係

    夏長樸 漢宋之爭是清代中期學術的重要問題。目前,絕大多數的學者都同意,乾隆時配合《四庫全書》的修撰而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在漢宋之學的爭執中,其基本態度是支持漢學,並且對宋學採取貶抑的傾向。
    但是,較少為人注意的是,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七年下詔編輯《四庫全書》時,其實關心的並非漢學而是宋學。詔書中要求蒐集的書籍,以闡明心性之學、有關治道人心的宋學著作為重點;其次纔是發揮傳注、考覈典章的漢學專著以及諸子百家之言。這些宋學以外的著作,必須合乎實用原則,纔考慮收入。就此而言,乾隆帝原本要求的是宋學,注重的是實用價值。然而《四庫全書》館開館後,館臣「稟承上意」所編寫出來的《四庫全書總目》,卻成為批判宋學、標榜漢學考證的著作。這與乾隆皇帝的本意明顯的不同。箇中原因究竟何在?乾隆皇帝何以又能接受這種轉變?這的確耐人尋味。本文之作,用意有二,一方面嘗試就現存可靠的文獻資料中,尋找合理的解釋,以解決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則探討《四庫全書總目》在漢宋之學消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383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1383
  • 「商代多元青銅藝術系統」研究的新線索—藝術、技術、用銅概念與用器行為

    陳芳妹 從二里頭到二里岡時期以來,黃河、長江兩流域從塊範法的青銅世界中的一元到殷墟早期前後的三元分立之局,它們在用銅概念方面,除了以青銅鑄兵器、工具等共通性外,是以人像、神像、樹、動物或祭壇(?)為青銅的主要鑄形、同時並可能用青銅鑄成裝飾品的三星堆器物坑;以容器為主,但主要偏向人去就「物」的用器行為的江西新淦墓;以及以容器為主,但也強調人以舉物傾倒物的用器行為的婦好墓。我們從其共同的鑄造技術─塊範法的基礎上,發現三地從主體與附件接合的分鑄法中各自發展出相當不同的青銅鑄品的風格,而其根源在於三地各有相當不同的用銅概念及對鑄器者的用器行為有相當不同的須求。
    本文試圖把四川廣漢三星堆、江西新淦及河南安陽婦好墓三地有關技術的材料放在的青銅藝術史的發展脉絡中,以探索藝術、技術、使用資源概念與用器行為之間的可能關係,期望對於商代青銅文明從一元到多元,再演變到不平衡的發展現象與過程等,提供新的視野。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937
    格式:PDF 檔案大小:1 MB 下載次數:937
  • 良渚文化年代之討論

    宋建 自1990年代初開始,學術界對良渚文化年代的推訂出現分歧,目前尚未達成共識。本文著重對欒豐實論證良渚文化年代的方法、材料進行討論,不贊成「良渚文化的絕對年代約在西元前3500-前2500年之間」的結論。對良渚文化(除崧澤-良渚過渡段)的開始年代保留原有推訂,即距今5200年前後。新發現的廣富林遺存晚于良渚文化,其年代是探討良渚文化結束年代的關鍵節點。
    雜湊碼 全文下載
    格式:PDF 檔案大小:591 KB 下載次數:1096
    格式:PDF 檔案大小:591 KB 下載次數:109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