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出土良渚式雕紋玉石器研究
江美英
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西元前3200-2200年)的發現與研究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雕琢在玉琮及其它玉器上的紋飾曾廣受學者們的深入研究,迄今學界對於「良渚式雕紋」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共識。三十多年前(二十世紀八○年代)廣東境內陸續發掘或徵集到璧、琮、鉞以及環鐲類,因為這些琮或所謂「鐲式琮」(實際上應稱為「琮式鐲」)上都琢有「良渚式雕紋」,對於它們是不是良渚遺物,還是石峽文化先民的仿作,陸續引起學界的討論,但多不深入,也難有定論。
筆者於2009年12月親自前往廣東,對於石峽、祿美村、三舵村出土玉石器,作了相當仔細的檢視與記錄,近來又結合相關資料詳加比對、深入探索,確認在筆者親自檢視過的十件琢有「良渚式雕紋」的玉石器中,有四件應直接來自太湖地區,有五件應是石峽先民仿作,一件尚待繼續追蹤新的出土資料,再作研究。
筆者再統計歸納這些廣東出土玉器在墓葬中的葬制,參考前輩學者們的意見,對廣東境內出土「良渚式雕紋」玉器的傳播路線、仿作原因等問題,再作歸納與探索,期能對新石器時代文化傳播課題之研究,提出一些貢獻。由於石峽龍首鐲的發現,令長久以來一直有些爭議的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兩件龍首鐲,有了新的考古實證,可進一步分析研究它們是否屬良渚文化或石峽文化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