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春曉:乾隆朝畫院中的〈漢宮春曉圖〉
秦曉磊
「仿古繪畫」是乾隆朝宮廷繪畫,乃至清代宮廷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仿古繪畫」一方面關係著帝王對於「古」的態度,即什麼樣的作品帝王會命畫家仿作,是對進入其收藏系統作品的再次選擇;又關係著其對於「今」的態度,即在仿繪的過程中對原有畫題的再闡釋。
本文以四卷繪於乾隆朝畫院的〈漢宮春曉圖〉為研究對象,探討乾隆皇帝主導下的畫院仿古之動因,及對「漢宮春曉」畫題的新闡釋。
首先從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仇英本〈漢宮春曉圖〉入手,分析「漢宮春曉」畫題之名與圖式的來源,得出結論如下:這一畫題源於圖繪宮廷仕女的人物畫傳統,流行於明代晚期。「漢宮春曉」一詞很可能是明人的創造。當時還有大量與之畫名上有所關聯,圖像上難以區分的畫作流行於晚明清初的書畫市場中。
因而乾隆皇帝對於「漢宮春曉」畫題的興趣,很可能不僅僅在於圖像本身。「漢宮春曉」這一畫名與圖像的組合帶給乾隆皇帝的有關漢宮軼事的聯想,同樣是吸引其不斷組織畫家仿繪這一畫題的原因。
繼而分析底本與仿本的關係,發現繪於乾隆朝畫院的〈漢宮春曉圖〉,是宮廷畫家在乾隆皇帝的主導下,積極更動古代圖式的「仿古」畫作。這種更動,從可行性層面看,是宮廷畫家擁有改動底本的資源所致,從必然性層面看,是由於乾隆皇帝的授意,或出於畫家揣測聖意之結果。因而,其更能反映的是乾隆皇帝的意圖,包括其作為個體的私人興趣,及作為皇帝的公共性表達。